玉里鎮地理
玉里鎮位於台灣花蓮縣南段,北鄰瑞穗鄉,東鄰豐濱鄉、台東縣長濱鄉,西鄰卓溪鄉,南接富里鄉,是花蓮縣南部的區域中心,為本島面積最大的鎮,也是台灣東部的地理中心。因其位於花東公路之中段,往東有玉長公路通往位於海岸山脈另一頭的長濱,因此為花東縱谷的交通要衝。
本鎮地處花東縱谷平原之上,西有中央山脈,東倚海岸山脈,有秀姑巒溪及其支流豐坪溪、卓溪、拉庫拉庫溪(樂樂溪)、清水溪流經。資料來源 : 維基百科
玉里鎮歷史
玉里鎮舊稱「璞石閣」,其來源說法不一:一說是布農族的譯音,意思是灰塵,因秀姑巒溪縱貫境內,久不下雨則溪乾,風吹沙土蔽日;二說是出自阿美族語「派派可」之譯音,阿美族稱「蕨」為派派可,本地以產蕨得名;三說1875年台灣鎮總兵吳光亮越過中央山脈至玉里屯兵,見到秀姑巒溪畔佈滿純白的玉石(大理石),而這些大理石就如未磨的「璞」玉「石」,官兵在此又建立「閣」樓街道,故稱「璞石閣」。後來在民國60年左右,原來放在中山路與光復路的圓環上有一顆大理石遭宵小竊走,由於這顆大理石象徵著玉里,經全鎮居民的關注之下,不久被警察查獲竊犯與已經被切塊的大理石,現在大理石是放置於玉里國小,故圓環上已不見於昔日照片中佇立著大理石。
本鎮原為原住民阿美族及布農族的接觸地帶。1829年,鳳山縣部分西拉雅族人遷至臺東平原,但受到卑南覓社的排斥,於1836年沿著新武呂溪展開搬遷,最後在今拉庫拉庫溪沖積扇的南側,亦即秀姑巒溪西側的長良里一帶建立部落,稱為大庄。開墾初期,以牛、豬攜入山地的方式,與布農族修睦,並換得穀物。但由於該地常遭水患,最遲在1845年,部落再搬遷至秀姑巒溪東側,仍名大庄(今富里鄉東里村),長良的大庄改稱為舊庄。之後鳳山縣、臺灣縣西拉雅族人紛紛東來,陸續在今玉里、富里、池上、關山等鄉鎮建立部落,1879年前後的《臺灣輿圖》一書,將這些部落稱為璞石閣平埔八社。
依據陳英〈臺東誌〉一文的記錄,1850年代玉里已有漢人進入定居,並與原住民從事貿易,但本鎮較具規模的發展,是到1875年受中路(八通關古道)開闢後才快速展開。日治時期屬台東廳璞石閣支廳璞石閣區,後改隸花蓮港廳璞石閣支廳;1917年花東線鐵路通車至此,取「璞」是未磨之「玉」之意,將本地改稱「玉里」(ギネイシ,Tamasato)。1920年設置「玉里庄」,1937年升格為「玉里街」,劃歸花蓮港廳玉里郡,戰後改設花蓮縣玉里鎮至今 資料來源 : 維基百科